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关于桂林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2025171号(政法类1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杨斯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设置,推进政务服务数智化和制度化等方面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政务服务,提升了重大项目的审批质效和行政效能。具体如下:
(一)持续优化桂林市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和窗口设置
一是合理设置大厅功能布局。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不动产交易登记、公共社会事务、企业及工程建设项目、无差别全科受理等功能服务区,同时设有银行、照相馆、邮政快递等审批服务辅助窗口,以及自来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公交车充值点、母婴室、阅览区、免费复印等便民公共服务区和企业服务区,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良办事环境,每年接待办事群众约20万人次,近年来办件量逐年增多,2024年办件37.74万件。二是持续优化窗口设置。2019年我市成立桂林市行政审批局,2020年起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改革后,群众办事由跑多个部门转变为只跑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依法审批、高效审批、廉洁审批。同年5月起,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大厅一键取号、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最大化利用政务资源,“一站式服务”再升级,相关改革经验在全区市、县政务服务大厅推广。同时设置经营主体反映问题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让企业群众各项诉求有处找、有人管、有人帮。推动升级改造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政务服务区,超80%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整合交管、户政、出入境等多个窗口业务,增设自助签注设备、自助照相设备、警医通、警@通、自助申请一体机等自助设备,群众办理公安政务事项更加方便快捷。对如法律职业资格认定初审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发放此类季节性的办事需求开设季节性服务窗口。三是创新推出乡村“足不出户办审批”便民服务改革。把政务服务从大厅“窗口”搬到575个村(社区)群众“家门口”,累计为群众帮办代办社保、医保、民政、宅基地等审批(服务)事项超3万件。四是实施“政务服务+法律服务”增值化改革。积极推动市、县(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陆续设置了19个“法律增值服务专窗”,专窗安排公证员、专业律师或司法行政人员值班,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公证服务对接”“法律法规咨询”等更多全生命周期的衍生服务,推进桂林政务服务从“便捷”走向“增值”。五是推出“预约+延时”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和周末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出入境等方面215项政务服务事项预约服务,通过优化工作日及周末智能预约、取号、导办等服务,实现工作日轻松办、非工作日照样办,2024年提供延时服务2628次,周末预约服务111次。六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管理制度,制定《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管理“巡查周报”制度(试行)》《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投诉处置规范(试行)》等监督管理考核制度。编制导办咨询指南、收件受理手册,全力提升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导办咨询服务能力,为新进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支撑;明确及规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收件受理的标准、具体要求及审查要素,全力提升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的接件能力,通过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二)推动政策兑现和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一是在全区率先自主研发推出“漓政通”行政审批垂直领域智能体。以AI技术重塑政务服务场景生态,形成“算力自主化、审批智能化、服务精准化”三位一体的闭环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深度数智化转型升级。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模拟人工操作,试点审批事项办结时限从单件5个工作日缩减至“秒批”;内嵌“AI政务服务助手”,向企业群众提供7x24小时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全天候智能政务服务;“AI智能审批平台”助力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审批准确率趋近100%。这标志着桂林成为广西首个实现行政审批双向全流程智能化的城市。二是提高惠企惠民政策透明度和传播度。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咨询专窗,方便群众线下咨询。同时依托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统一发布惠企政策,规范申报流程,明确惠及对象、申报条件、兑现时限、咨询电话等要素,推动惠企惠民政策简便易得。三是提高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力度。将惠企惠民政策兑现投诉工单纳入对县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绩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督办提醒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共计发布政策文件163个,拆分政策事项1945项。四是构建多级数据共享通道。建设了桂林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中台,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已汇聚结构化数据4.86亿条,开放数据4.58亿条,推动多个业务系统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为住房公积金管理、居民健康卡管理、数字漓江等28个系统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
(三)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
一是深化放权赋能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委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高新区管委会实施第三批12项和第二批21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截至目前累计向市属三大产业园区下放233项次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推动项目快审批、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二是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围绕企业准入准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和个人出生、入学、生活、安居、就业、教育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教育入学“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62个重点事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三是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审批质效。协同各相关职能单位按照《桂林市重大项目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持续推进审批、勘验分离审批模式,全面实行建筑施工许可现场勘验豁免,优化勘验流程;根据项目情况及需求,以推动项目“快落地”为目标,合理研判应用容缺受理、承诺审批、并联审批、提级审批、靠前指导和一事一议等绿色通道审批模式,积极落实“县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市、县重大项目提供优质审批服务,保障项目建设高效落地;安排专人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提前主动对接,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申请材料后将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进展,加快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
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将从进一步推进软硬件设施干部队伍建设以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和“接地气”的创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了暖心、舒心、贴心、放心、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回应企业期待。
(一)推动帮办代办服务再升级。根据自治区印发《广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方案》,印发《桂林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方案》,延伸服务范围,将帮办代办服务向基层延伸。针对重大项目,有条件的高新区、产业园区等加强重大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结合实际建立专班服务、专员跟进等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提前指导、全程代办、专员对接、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
(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实落细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公布实施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探索在审批监管衔接、部门间办事、政务服务增值化等领域,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场景。结合桂林工作实际与需求,继续探索推出更多桂林市特色“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
(三)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医药及生物制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精细化梳理产业链条,分析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关系,并在项目建设、法律指导、惠企政策、知识产权、人才支持、科技创新和金融对接等服务领域,编制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设置线上线下增值化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结果反馈等全流程线上线下并行的增值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探索政务服务数智化改革。探索建立富有桂林特色的审批智能体应用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服务智能问答、智能预审、无感审批和“跨省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AI+政务服务”多元应用场景,打造更加智慧的桂林政务“数字大脑”,持续满足企业群众办事新需求,建立起更加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五)推进惠企惠民政策兑现。我市将依托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进一步探索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简化政策兑现流程,推进惠企惠民政策高效落实。
(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依托网站、政务大厅宣传屏幕等途径,广泛宣传推广“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对“一网通办”工作的知晓度,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切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行“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心并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意见!
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
2025年5月19日